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为啥叫铁观音茶的一些知识点,和铁观音为什么叫铁观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铁观音名字的由来
18世纪初期,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个笃信佛教,敬奉观音的老茶农魏荫,每天早晚在观音像前敬上清茶,数十年如一,不曾停过,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铁观音有什么由来
关于铁观音茶叶由来说法众多,
其一是王士让移栽茶树,到春季开始采茶制作,加工成了铁观音。
其二是乾隆皇帝游历江南,品尝了一种茶叶,称其赛观音,于是遂命名铁观音。铁观音在我国历史悠久,属于乌龙茶的一种。
铁观音茶叶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一是相传安溪西坪有一位仕人叫做王士让,曾经在南轩开辟了一个茶苗圃,后来回乡访友间发现了一棵茶树,于是带回移栽。到了春季采摘制作,就成了铁观音茶。
其二是清代乾隆皇帝一次游历江南,进入福建品尝了一种茶,味道甘醇爽滑,带有天然兰花香气,饮后赞誉此茶赛观音,于是遂命名铁观音,开始名气大振。
铁观音的由来
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王说”,二是“魏说”。
“王说”:相传清乾隆年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的尧阳村有位仕人王士让,在南山之麓修筑名叫“南轩”的书房,并经常与其友会于南轩。一日发现亭子旁边的层石间长有几棵茶树与众不同,就将茶树移植到庭园之中,并悉心养护。后来茶树枝叶茂盛,便采摘鲜叶制成茶叶,发现该茶滋味香馥味醇、沁人心脾。乾隆六年,王士让被招进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将制作的茶叶送给方苞,方苞品其味非凡,便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饮后大加赞誉,以该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于是赐名“铁观音”。
“魏说”:相传在1720年,在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位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且笃信佛教。在家中每天早晚一杯清茶敬奉观音,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熟睡后梦见自己扛着锄头离开家门,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间发现一株枝壮叶茂的茶树,与老农以前所见茶树都不同。第二天清晨,老农顺着昨夜之梦开始寻找,果然在溪涧石缝间,找到了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该茶树叶片肥厚、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并将茶树移植回家中一口铁鼎里,悉心栽培。因该茶是观音托梦所得,又在铁鼎中种植,便取名“铁观者”。
铁观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卷起来的
铁观音的由来
铁观音茶树原产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品质尤佳,常以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他乌龙茶。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说。
有些茶友会问,铁观音包装上面,或者是一些宣传资料,上面经常印有1725,是怎么回事?关于铁观音的传说,有“王说”和“魏说”,一般认为是铁观音诞生的时间是1725年左右(魏说)、1736年(王说)。这也是1725的由来。
铁观音的由来:魏说
铁观音的由来:王说
传说只能说明铁观音被发现的时间,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时间会有铁观音(物种起源),于是专家就出场了。(以下信息摘自谢文哲《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仅供参考)
雪灾年代
清顺治十三年(1656)正月大雪。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正月大雪,三日方消。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大雨雪。
清康熙六十年(1721)正月二十七、八两日,积雪,四山皆白,三日方消。
清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六日,大雪,平地积(雪)深尺余,山头数日不化。
清雍正五年(1727)正月大雪。
清雍正六年(1728)正月初六大雪。
清乾隆十六年(1750)正月大雪。
这份记录安溪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大事记,转引自两本具有充分可信度的历史文献,一是清乾隆丁丑年间由官方编修的《安溪县志》,一是1994年由安溪县XX组织力量修撰出版、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翔实的《安溪县志》。为了行文的方便,我稍作综合,但不影响来自官方资料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看到这份天气记录所涵盖的时间段(大约从1656年到1750年),我突然产生一种研究的旨趣:在18世纪20至30年代,素来“燠热”“冬无冰雪,或不御绵”的安溪,连续数年“大雨雪”“大雪”“积雪”,气候骤然变冷。铁观音这棵神异的茶树又是从哪里来的?凭空从地里头长出来吗?如果植物也有“前世今生”,那么,铁观音的“前世”又是什么?困扰我多年的一连串问题,在这份“大雪成灾”的天气记录面前,似乎一下都有了答案——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各自不同的时空运行,对于一种即将到来的动人交汇,人类谁都无法预知,这就是自然的造化。
细心的读者就此可能已经发现,安溪史志上所集中记载的“雪灾年代”与铁观音的发现时间有着惊人的重合,两者之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是历史的巧合,那么铁观音物种的源起只能是永远都无法XX的科学之谜了;如果是历史的必然,则“雪灾年代”对铁观音物种的源起所产生的关键性作用,就不能被后来研究者轻易地推在一边。相形之下,前者令人兴味寡然,后者令人心血怦动。
披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重印刊行的三种古代版本可以发现,从开始有XX、山崩、旱涝等灾情记载的宋1067年至今,安溪近千年县史总共发生过不足10次大雪成灾的事件。依据我的记忆,安溪最近发生的一次“雪灾事件”是在1977年12月12日。而集中在18世纪20至30年代的有5次,占一半之多。也就是说,对人类能造成灾难的大雪,有一半多降到1720年至1728年这个历史区间了。从气象学的角度而言,1720年至1728年也就成为安溪气候史上非常值得注意的年代了。
不妨进行一番纯文学意义上的想象与描述:18世纪20至30年代的每年冬天(时间)。安溪山川大地(地点),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事件起因)。急剧下降的气温,使缺少抵御雪灾经验的安溪民众措手不及。尤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山坡上辛勤开垦出来的茶园遭大面积冻毁,损失惨重(事件发生、发展)。雪灾过后,王仕让、魏荫(人物)出现在房前屋后、峰麓山巅,四处寻挖未被冻死的茶树以便补苗。此时,遭雪灾冻压而顽强幸存的几棵茶树——一个新的茶树品种——铁观音诞生了(事件XX、结局)
我的这种研究方法固然漏洞百出,实在经不起推敲,但却是值得关注的。因为现在虽然不能用“雪灾年代”的具体气候数据,来证实气候变化对茶树新品种的诞生造成多大影响,却可以根据物种进化的规律和现代育种方法,从中发现奥妙所在。物种是自然的产物,而自然无非是阳光、空气、水等因素。自然环境变化对物种进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即是典型一例。据此,我们完全可以从逻辑上作一个大胆假设:“雪灾年代”诱发茶树基因变化,诞生了铁观音。
假如这就是历史的XX,那么,集中发生在18世纪20至30年代安溪大地上的“雪灾事件”同样呈现出事物利弊参半的两面性。所谓祸兮福倚,现在看来,这场给昔日安溪先民造成重大损失的“雪灾事件”,却是一个由大自然主持进行的“物种新试验”,为后世千千万万的安溪人带来巨大的福祉。
而古代安溪人无法根据科学理智地认识物种的源起,对自然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使他们把铁观音的诞生或“归功”于神天——XXX菩萨的“托梦”,或“归功”于人天——皇权的“赐名”,这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从对神天的敬畏,到对人天的征服,到人类怀疑一切、选择科学的理智,我们的社会历史似乎都行走在这样的基本路线上。
在另外一个章节,有一个资料,我补充一下:
我推断铁观音物种的源起,可能有人认为是“无稽(查考)之谈”,但若从现代铁观音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生化特征去分析,结论可能就非常清楚了。中国著名茶学专家刘勤晋曾经提供了一组“乌龙茶品种间叶片结构的比较”数据,在这组数据中,我特别注意到铁观音的气孔呈现出“4032”的最小值,明显小于其他乌龙茶品种间叶片结构。这能否说明铁观音的气孔是连续遇冷后才明显收缩,呈现这个最小值?在“连续遇冷”这个环节中,茶树基因进行动态变异,而新品种一旦形成,茶树本身又同时具有遗传特征了。
关于这个推断,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关于铁观音的传说
一、魏荫受观音托梦说
1725年左右,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每天奉茶于观音菩萨前。诚心感动天,观音托梦于他,使他发现一株破石而出的茶树。魏荫便将此茶树移植栽种,之后广为蔓延。这是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印行的“官方说法”。安溪县茶农的民间说法是,魏荫所栽茶树成茶冲泡后满室生香,不同于一般的茶,其色黑如铁,较一般茶重得多。魏荫信仰“观音”,疑是观音所赐予,故将其命名为“铁观音”。
目前,安溪县西坪镇的松岩村有一方“魏荫铁观音出处”的摩崖石刻,上面指明当地即为铁观音的发源地。该地建有公园、牌坊、凉亭,已成为观光胜地。
二、王士让在“南轩”发现说
两岸早先记录铁观音茶史,原本以魏荫氏铁观音发现为主流。然而到了1964年,安溪县尧阳村人因缘际会在族谱中发现王士让写就的文章《尧阳乡南岩小引》,意外地解开了铁观音身世之谜。这也让铁观音的身世充满奇幻色彩。
王士让的《尧阳乡南岩小引》描写1736年王士让住在南山山麓时,因缘际会之下发现一株茶树,制成茶叶,芳香无比。后王士让前往京城时专程带给方苞品尝。方苞认为好茶不应寂寞,遂将茶进贡给皇帝品赏。乾隆皇帝一喝龙心大悦,赐名为“南岩铁观音”。
皇帝的背书不仅是荣耀,还是品质保证与宣传手法,此后尧阳茶商各商号小包装均盖有“皇敕”字样。XX初年,上尧村王旺福经营“建源茶庄”,出品茶的包装就印有下列文字:“超选敕封南岩盖露清香正提丛铁观音奇种”等字样,目前这些印刷包装纸的木模印仍为该茶庄的后人妥善保管。
由于王士让写的铁观音出生证明与往后尧阳茶商的史料记录,有着相互印证的效果,亦使得王士让是“铁观音”发现者的说法跃为主流。
综合两个传说,铁观音在1725-1736年诞生是比较可靠的。
铁观音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为什么叫铁观音?铁观音,我想把名字拆开分为,物理维度和传说维度两部分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物理维度
首先,我们以物理角度来理解。铁,代表着结实、沉重。而铁观音茶,叶片特别肥厚,且是开面采摘,具备了其重实的物理基础。
此外,乌龙茶的特殊加工工艺,经过重复的包揉之后,使得其外形足够紧结,呈蜻蜓头青蛙腿状。
再者,铁观音由于其特殊的发酵过程,使得鲜叶中会导致结构疏松的物质如青味、苦涩等在制作过程中一点一点去除。
故而茶干手感特别之沉重,而品质越好的,其干茶就会越沉重。
因为其沉重如铁,所以叫铁观音。
二、传说维度
1、魏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从另外的一个维度来看看。这种说法神话色彩相对浓厚些,据说跟观音菩萨托梦有关。
相传,1725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个叫魏荫的茶农,诚心敬奉观音菩萨。
有一天晚上,观音菩萨托梦与他,次XX依照梦中指引,在山上的石头缝中找到了铁观音茶树。
因为是观音托梦,所以就叫铁观音。
2、王说
关于为什么叫铁观音,我想下面这个说法不能不说,那就是乾隆皇帝命名。
据说乾隆年间,尧阳有个叫王仕让的书生,有一次无意间在南山发现了一棵铁观音茶树。
这茶树制作的茶叶乌润肥壮,气味超凡,香气馥郁,滋味甚好。
1741年,王仕让进京期间带上了这款茶。几经辗转,乾隆皇帝喝到了,感觉甚好,欣喜之余便赐名,于是细细掂量茶叶,认为其茶条形紧结、乌润重实,重若玄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因为皇帝赐名,故而“铁观音”之名名正言顺。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叫铁观音的三种说法,您觉得哪种靠谱呢?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铁观音100茶叶网,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研究茶叶!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为啥叫铁观音茶和铁观音为什么叫铁观音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评论列表